吃水果有益身體健康,但你知道進口水果上的小標籤代表什麼意思嗎?其實這個4到5位數的標籤叫做PLU碼,如果是開頭9的5位數代碼,表示「有機栽種」,如果是開頭是4或5,代表以傳統農法栽種可能灑有農藥,而過去常說,數字標籤以8開頭代表是基改作物,農委會說現在可能未必。
進口水果的標籤,其實數字藏有小祕密,從第一個數字開始,以3或4開頭的水果,代表栽種方式,屬於傳統農法,種植過程可能灑有農藥,吃下肚前最好洗乾淨,如果是9開頭的5位數代碼,代表是有機栽種,價格相對會比較貴,後三碼代表的意義也大不同,依照水果的特定品種、規格、產區標碼,這個小標籤,其實叫做PLU碼。
記者黃琲茹:「1990年起,美國的生鮮食品運銷公司,就已經在水果上,使用PLU碼,而隨著近年來,健康風潮崛起,PLU碼也從4碼變成5碼,用來做更多的識別,截至目前為止,已經有超過1400種PLU碼在做使用。」
台大園藝系副教授吳俊達:「全球蔬果組織,他引進的一個系統,主要的目的是要讓,零售商或是這些中盤商,或是消費者,他在盤點或是辨識這些蔬果栽培的方式。」
PLU碼就像水果的身分證,根據各種屬性來標識農產品,包含商品、品種、生長方法和大小,過去常說數字標籤如果是開頭8代表是基改作物,舊觀念得更新。
農委會國際處國際行銷科科長 唐淑華:「第一個數字8,原本是要留給基改作物,但是因為事實上,基改作物並沒有人來申請,所以它慢慢在4位碼不夠用的時候,它已經擴到5位碼,所以它這個8已經在使用了,但是並不是表示它是基改的,在國際上的水果,以目前來看,並沒有很普遍有所謂的基改作物。」
既然PLU碼是作為分類用,和品質優劣無關,那麼其他,例如基改食物,有類似的標籤可助聽器價格以分辨嗎?
助聽器(hearing aid)是幫助聽障者改善聽力不良狀況的裝置,最早期的助聽器是耳筒,其構造與用法類似平常的漏斗。進入二十世紀,依據近似電話的原理,有人設計出電子式助聽器,其內部主要有三大部分,一是麥克風(microphone),一是增波器或稱擴大器(amplifier),一是接收器(receiver),聲音由空氣振動而先經過麥克風,轉成電流,經過增波器放大後,傳進接收器,再把電流轉成聲波,使聽障者感應到聲音。1920年代,助聽器使用真空管,到了1950年代,為電晶體取代,1980年代,半導體晶片將助聽器的效能再進一步提昇。按照聲音傳導方式區分,助聽器分為空氣傳導式(air conductive)與頭骨傳導式(born-anchored)兩大類,大部分助聽器屬空氣傳導式,依其外型可大致再分成四種:1.口袋型,麥克風及增波器製作於一香煙盒大小的單元內,可置入口袋,以電線連接著插於耳道之接收器;2.耳掛型,將所有組件製作成一小型彎曲的單元,可掛於耳後,並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;3.眼鏡型,將所有組件置入較粗厚的特製眼鏡架內,以軟管插入耳道接收;4.耳道型,根據配戴者的耳道塑模,將所有組件置入一微小的單元內,可完全插於耳道中。
食藥署食品組專委董靜馨:「包裝食品跟食品添加物,還有一些散裝食助聽器品,及一些直接供飲食的場所,都必須要有相關的一個基因改造的標示,如果它的原料是基因改造的食品的話。」
其實目前全球,就基改食物的標籤政策,尚未統一,歐盟各國跟紐澳政府規定,所有由基因改造生物所衍生的食物,都要加上標籤,日本除了指定農產品外,加工食品含基改物質,佔總重量5%以上,也要註明,台灣從105年起,不論包裝食品、食品添加物、散裝食品,只要含有基因改造食品原料,都要依規定標示。
食藥署食品組專委董靜馨:「3%以下的話,它可以說是非基改的一個食品原料,但是它如果說以上的話,就是一個基改食品的一個原料,然後它製成那個,以這個原料做成一個豆漿,或者是豆花豆腐的話,它就是要直接標示說,它是以這個的原料來製造的。」
而目前,台灣還不可以種植基改作物,換句話說,只要是台灣本土生長的作物,都屬於非基因改造品項。
農委會國際處國際行銷科科長唐淑華:「不是紐西蘭的,但是它就是貼一個紐西蘭的奇異果,然後或是說在一些日本高價蘋果上面,也有其他國家的,其實有可能,它都有可能是偽標,那這樣的偽標的情形事實上,也非常常見,所以消費者要慎選,不要迷思在那個標籤上面。」
不管是基改標示或是水果標籤,都是為了源頭把關分類而設計,消費者選購食品時,除了該認明標示,也不要有「標籤迷思」,選購蔬果,當季新鮮,其實就很美味。
留言列表